返回

敌人!我一般采用炮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章 红军主力在贵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双江镇撤离。

    为了拖延桂军的追击,红军后卫部队在过唇口桥时,砍下了五棵大枫树,将桥堵得严严实实。

    第二天,桂军冲向庵堂山,却发现阵地上已无红军身影,当桂军追击到唇口桥时,又被桥上的枫木树所阻挡,一时无法通过,气得桂军大声叫骂。

    同日,红军总部再次向红二、红六军团发出电令,重申“我西方野战军已西入黔境,在继续西进中寻求机动以便北上”的战略意图,命令红二、红六军团策应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

    这一电令强化了红军各部队间的协同作战,为红军的战略转移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15日,红一军团在贵州地方守军面前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成功占领了黎平。

    这一胜利不仅标志着红军战略转移第一阶段的圆满完成,更为后续的战略转移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尽管通道会议并未彻底实现战略转变,但它在行军路线上做出了一些灵活调整,改变了原先中央红军通过通道北出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

    红军总部决定放弃通过通道北出湘西的路线,这一决策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自湘江战役后,共产国际代表已显得束手无策。

    负责协调的高层在分析了红军所处的危险境地以及通道会议讨论的结果后,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央红军的战略进军方向,必须尽快召开政治局会议。

    而在此期间,对行军路线进行适度调整是可行的。

    因此,为了避免红军陷入覆灭的危险,红军总部改变了原定的计划,命令红军绕道贵州,沿黎平、锦屏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这一决策的调整挽救了红军的命运,通道会议在红军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这次会议,红军高层领导人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统一和深化。

    可以说,没有通道会议,就没有后来的黎平会议和遵义会议,也就没有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


第64章 红军主力在贵州(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